今年暑期,我校學子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廣泛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共組建了16支校級重點實踐團隊、190支一般團隊和300多組實踐小組,共5000余人,赴省內各地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紅色傳承守初心。先進制造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生物食品與環境學院等實踐團隊分別前往金寨縣、三河鎮、岳西縣、嚴店鄉、肥西縣高店鄉、板張集等地開展“尋訪老黨員”活動,共采訪了20余名在黨50周年的老黨員,聆聽他們講述紅色革命故事,還開展了唱紅色歌曲,看紅色影視,走紅色之旅等專項活動。
專業培養助鄉村。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設計學院等實踐團隊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其中設計學院實踐團隊完成金絲皇菊的包裝設計和周邊文創產品設計共60余件,并計劃將在萬山鎮文化館展出。
黨史學習承榮光。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等實踐團隊前往實踐基地參觀革命先輩墓碑及舊居,開展黨史宣講百余場,帶動廣大群眾感黨恩、銘黨心。
愛心支教頌真情。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教育學院、“全國七彩假期”等實踐團隊在鄉鎮和社區分別開展愛心支教主題實踐團。結合實踐基地實際情況,開設黨史學習課、手工制作課、音樂鑒賞課、科學實驗課、繪畫藝術課等特色課程,以團體心理輔導為載體,聚焦服務地兒童的身心健康,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
鄉村振興顯擔當。旅游與會展學院、外國語學院等實踐團隊走進鄉村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深入30多家鄉鎮企業,深度采訪10多位返鄉創業的民營企業家。
科技創新展風采。我校重點圍繞“挑戰杯”和“互聯網+”比賽,組建395多支科技創新團隊,在校內外和創孵基地開展科研創新培訓、攻關和創業實踐。其中,“朝希博愛”志愿團隊項目榮獲第七屆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紅旅賽道公益組金獎。
“憲法小衛士”、“綠書簽”等專項活動全面普及。我校各級各類實踐團隊將“學憲法,講憲法,守憲法”專項行動帶到實踐中去,加強了我校學子和當地居民的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團隊在實踐地廣泛開展“綠書簽-護苗2021”專項行動,倡導公眾尊重創意、支持正版,號召全社會營造繁榮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和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9月7日,校團委舉辦了2021年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成果風采展示會,評選出校級一等獎團隊4支,二等獎團隊6支,三等獎團隊4支。同時,根據實踐活動的組織過程和實踐效果評選出先進學院5個、先進個人133名、優秀指導教師25名和優秀調研報告44篇。我校擇優推薦了3支優秀團隊、4篇優秀調研報告、2位優秀指導老師申報安徽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評選。我校有8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百強實踐團評選。
截至目前,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安徽省教育廳官網、安徽省學聯、今日頭條、大學生網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我校2021年“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167篇。我校提出“實踐行路,抖音記錄”的工作模式,首次通過抖音平臺進行宣傳,共發布視頻20余個,獲得“合肥發布”等官方賬號點贊。在今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我校大學生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青春風采,將“有擔當、有特色、有溫度”的愿景與實踐活動高度融合,在基層體悟中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團委)